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笔迹心理学的国家。早在西汉末期,文学家、易理学家杨雄在《法言·问神》中写道:“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唐朝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书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宋代大哲学家邵雍在《周易梅花数》中对字相有详尽的研究,可谓我国古代的一位笔迹学家。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主张“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书法大家傅山更能根据笔迹的力度、气脉进行诊断。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认为:“笔性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并提出著名的“书如其人”的学说。但是当时对笔迹的研究只是散见于历代书论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和历代人们没有充分理解它的实用价值,不子重视有着很大关系,当然更不会组织人力和财力有计划地从不同范围去进行研究。直到1964年台湾大学心理系的杨国枢、林碧峰两位先生关于中文字迹与人格的研究,才重新拉开了中文字迹个性心理学研究的帷幕,使汉字笔迹心理的研究步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轨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随着我国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一个研究汉字笔迹学的热潮正在民间兴起。我们高兴地看到,汉字笔迹心理学的确立和发展的新时期到来了。林景怡女士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肖晓、毅弘、伊静出版了《笔迹与性格》一书,他们在笔迹科学领域里进行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西方第一位提出笔迹学概念的学者是巴尔蒂,他于1622年发表了《根据书写字迹判断人的性格》一文,但没有深入研究并形成自己的体系。他认为法国的米雄是笔迹学的最主要的创始人,是笔迹分析学的奠基者。米雄对书写中的各种现象作了归纳,于1872年在巴黎出版了《笔迹学的体系》一书。以后另一位法国人雅曼将笔迹分成7大类,175个小类,发展了米雄的理论,使笔迹科学更趋完备规范。而被誉为“现代笔迹学天才”的瑞士苏黎士大学的讲师普尔凡,则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空间象征形式运用到了笔迹学中,
在西方,不少国家的大学设有笔迹学专业,并创立了笔迹学院,专门培养笔迹心理专家和笔迹鉴定专家,为社会各界服务西方、日本等国公司招聘和提职,都要经过笔迹专家的鉴定,并根据笔迹鉴定的内容决定使用与否。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国际汉字笔迹科学研究所”。
该研究所的创建人、现任所长梅纳丝夫人,毕业于布鲁塞尔的笔迹学教育学院,是欧美著名的笔迹学家和笔迹鉴定专家。自70年代起,她被汉字独特而精妙的表意结构和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所震撼和吸引,开始致力于把应用于西方字母拼音文字的笔迹学理论,试用于作为世界上表意文字体系的代表--汉字--身上,以确立西方笔迹学理论的应用的普遍规律。自1978年以来,梅纳丝夫人多次来中国高等学府讲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毫无疑问,这将促进我国汉字笔迹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不无遗憾的是,我们自己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一支阵容强大的有组织的专业队伍,当然也没有笔迹科学教育学院。
但我们相信,随着笔迹科学的实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全体笔迹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汉字笔迹科学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扫一扫 添加微信沟通
微信号:13338600012
电话:13338600012
QQ:2528049390
地址:签名笔迹商务服务中心